塔山之战国军不可谓不英勇,为何还是以失败告终?

发布时间:
2023-08-06 09:33
阅读量:
1199

很正常,第一,双方火力

东野在塔山方向共有火炮119门,包括92步兵炮和82迫击炮56门,75山炮28门,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4门,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4门,75毫米野炮11门。蒋军炮兵主要是62军山炮营,54军的一个105榴弹炮营(仅4门参战)和两个75山炮营,以及暂62师从54军废旧仓库里淘来的4门120重迫击炮,总共100门左右。

第二,双方兵力

四纵三个师,四万人投入塔山战役,总共伤亡3000多人,阵亡总计800多人,没有一个团伤亡过半,最多的一个团,伤亡800多人。

中国人民解放军41集团军战史,也就是四纵战史。贴出四纵塔山战役每天伤亡

10号 319人

11号 563人

12号 休战,无

13号,独立95师进攻1048人伤亡,

14号 745人

15号 470人。

据罗奇战后请补的武器装备清单,计有步枪500支、轻机枪100挺、重机枪30挺、冲锋枪300支、卡宾枪114支、信号枪50支、枪榴弹筒80具、82毫米迫击炮50门.

国军号称十一个师,其实只有六个师参与进攻,几个主力师和生力军,除了独立95师,其余没有进攻或者还在船上。

四纵真正打的就是十师十二师,2万多人,11师在结合部根本没打,11纵在虹螺岘数星星,后面1纵更是闲得蛋疼。就这样国军已经把吃奶的劲都用了。最可笑的火力,炮兵对轰,东进兵团轰不过四纵炮兵团,重庆号轰不过一纵炮兵团。

第三,地形工事

提到塔山书上常说的一句话叫塔山无险可守,但实际上是言过其实的。塔山村面向国民党军进攻的方向是30米宽的饮马河,射界十分开阔,便于共军发扬直射火力,村子背靠着海拔42米的小山,小山东西两侧陡峭,紧挨着是平坦的田地,从侧面攀登难度较大,南北向是大缓坡,山坡从山顶经塔山村一直延伸到饮马河边,整个山坡的最低点就是河对岸国军的进攻出发地周流河子 。

虽然说国军控制的大小东山和影壁山能够俯瞰塔山村,但塔山背后的上坎子、苏家屯一线是一直延伸到高桥的连绵丘陵,在没有炮兵校射飞机的情况下,我军隐蔽在丘陵背后的预备队和炮兵国军是看不到的。而受限于地形,国军每次进攻前都要在饮马河对岸展开兵力,甚至54军的炮兵需要在海滩展开,才能支援进攻。这些在白天都是塔山共军能一览无余的。

塔山东侧的空地宽度约一公里,仅挨着京奉铁路(北宁线),铁路已经被四纵扒掉,整个路基被挖空形成运动通道,还在路基两侧开了大量射孔,与塔山守军形成了对这片开阔地的交叉火力封锁,同时我军利用铁路两侧国军丢弃的碉堡和铁轨枕木,在铁路桥一线修建了坚固的前沿工事。铁路桥向东几百米是高家滩村,村子一面临海,面向国军进攻的方向遍布滩涂和水坑,视野也很宽阔。塔山向西的空地被更西侧的白台山控制,白台山再向西连接红螺砚山 已经完全是山地地形。同时,塔山正面宽度太窄,从打鱼山到白台山宽度不到8公里,防线总宽度11公里,实际上由于打渔山和高家滩之间隔着几百米的滩涂,在涨潮后又会被海水淹没,而白台山附近已进入山地,双方攻防的重点就是塔山村周边三公里的地段。这样的地段大兵团根本展不开,而饮马河与影壁山之间的空地狭小,同样也摆不开后续部队。在这样的地形下,如果说塔山是天险,那是胡扯,但如果说塔山无险可守,那除非说这话的人开的是高达不用走。既然如此,为啥我国军史书籍文章一概说塔山无险可守?因为这是引用了国军的“名人名言”。“塔山无险可守”原文出自侯镜如 回忆录,据侯镜如回忆,此名言出自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第四组组长罗奇“罗千岁“之口。既然敌人都这么谦虚说塔山无险可守了,共军凭啥不认呢。问题是塔山的地势比号称”第二凡尔登“的配水池强的不是一星半点,共军工事的坚固和复杂程度也远高于配水池,结果国军这种当年淞沪会战翻个栅栏都能死伤惨重、江西剿共遇到个原木机枪堡都啃不下的军队愣是说无险可守,那只能说明是国军瞎。

图为四纵炮团纵制的态势图

版权说明:以上内容来自网友投稿,若有侵权请联系:jnyks@qq.com 处理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