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是不是一个极度畸形的国家?

发布时间:
2025-01-01 10:02
阅读量:
30

简单举个例子,你在推特上翻翻,就会发现蒙古国网民发的不是怀念蒙古帝国帖子,就是各种嘻哈说唱视频,还有就是有关韩剧。

我跟很多“第三世界”和发达国家网友都交流过,哪怕是哈萨克斯坦网友,就是没有跟蒙古国网民交流过,因为思维上完全不是处于一个时代。

甚至可以说:“蒙古国人思维连印度人都不如”。印度起码还能因为服务业获一个“世界办公室”称号呢,起码还会用美俄技术凑一个缝合怪卫星呢。而蒙古国除了吃援助之外,就没有其他词汇上过中国新闻。

说实话,我感觉外蒙古对中国的支援都快到了依赖程度了。甚至治理沙漠戈壁都需要中国帮助,牲畜防疫都得靠中国给药。

2005年,全球爆发禽流感,不知道死了多少鸡鸭和候鸟,羊群也很多被感染,外蒙古向中国求援。

中国农业部派遣两位专家去给他们提供防控技术援助,并送了一批试剂、疫苗、防护用品。

2009年以来,蒙古国南戈壁省遭遇了春夏连旱,入冬后两场大雪,受灾草场16.4万平方公里,受灾民众4.8万人,受灾牲畜达到168万头(只),牛羊死了两万多头。外蒙古向自治区求援,自治区古巴彦淖尔市援助了556吨救灾饲料(第一次给了30吨,他们继续要,逼的自治区向上汇报)。

2010年,蒙古国遭遇30年来罕见的白灾,引发大批狼群南下内蒙古,内蒙牧民深受其害。蒙古又向中国求援,中国又援助了便携式发电机、棉被、大米等物资(自治区再次上报)。

2016年,蒙古国戈壁沙尘暴严重,内蒙边区牧民深受其害,最后自治区政府无奈,派遣一批专家向他们传授沙漠绿化技术。

2018年,外蒙巨大沙尘暴导致自治区10多个县、市、旗遭殃,自治区政府多次交涉无果,无奈又援助了绿化项目。

2021年,蒙古国又爆发了大规模口蹄疫,两万五千多头牛羊感染,他们又向中国求助,我们又援助了他们10万剂疫苗。

很多人都说中国援助他们是不明智,可有什么办法?谁怪咱们有这么个邻居。

至于为什么不向俄罗斯求助,那是因为中国摊上的地不好。蒙古跟俄罗斯接壤的地区大部分都是森林和群山,气候比较冷,人和动物活动也少。跟中国接壤的不是戈壁就是荒漠,气候也比较暖和,他们那儿一爆发个疾病,刮个沙尘暴咱们也得跟着遭殃。而且,他们那儿大部分牛羊牲畜都不打疫苗,一到冬季,狼群就会向南迁徙,甚至可以说内蒙的狼灾大部分都是来自蒙古国。

而且,这个国家吃援助有点历史了,甚至可以说,他们的首都乌兰巴托就是中国建造。

乌兰巴托原名叫库伦,清朝初年划入中国版图,除了大清的驻军之外就是王府、衙门和喇嘛寺。

也只有少部分走驼队的回回在该地落脚。然而,这却苦了驻军,他们只能吃羊肉,住毯房,几个月不见青菜,导致高血脂在军营频发。后来顺治下令皇商运茶叶来缓解将士的疾病之苦。

这种局面直到康熙中期开关才结束。康熙开关之后,大批晋商人去外蒙古贸易,随后商号、客栈、餐馆、店铺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库伦出现。随着经商的晋商越来越多,库伦也逐渐繁荣起来。

外蒙古独立初期,连钱币都无法制造,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。

后来蒙古倒向苏联,库伦改名乌兰巴托,大部分现代化建筑也是苏联帮忙建设。

刚刚独立的时候穷的叮当响,需要什么就向苏联张口,苏联让他们冲谁叫,他们就冲谁叫。苏联让他们对谁咬,他们就对谁咬。

苏联解体之后,国家沦落到连印刷报纸的纸张都没有,怎么办?向中国要呗。所以,蒙古国官方每次访华几乎都得带点求援。

今年年初,蒙古国发生白灾,又向中国求助。中国援助价值86万元人民币的物资。

救灾物资一到,都不敢交付给他们的官员,而是通过中国志愿者直接发放给灾民,至于为什么,大家自己去想。

今年三月份,中国的沈大使又向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转交了20万美元紧急现汇援助,自治区又向他们提供的124万元人民币援助款物。

我过去一直说蒙古国梅毒和性病特别严重,很多人都说我瞎扯,说蒙古都没有公布数据,你怎么就知道?然而,从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蒙古国人均用抗生素是最多的。一个人口只有350万的国家,为什么用这么多抗生素,其中原因还用想吗?

“我深信: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衰败,与人民对其历史的审视和态度息息相关。”

“蒙古人民虽然怀念祖先昔日的辉煌,然而,时过境迁,现代世界早已不再是骏马驰骋、弯刀挥舞的时代。”

“倘若仅仅停留于对过往的缅怀之中,而无实际行动去顺应时代的变迁,那么这份怀念终究只能是一句可笑的空谈。”

“反观中国,我们同样怀念祖先的荣光,但这份怀念却激发了大多数人的实际行动。我们不仅仅回顾过去,更着眼于未来,以坚定的步伐和不懈的努力,推动着国家的复兴与发展。这,正是中国能够走向复兴,而蒙古至今仍相对落后的关键所在。”

—— 个人日记,2017·10.6。(蒙古网民骂过我之后写的日记)

蒙古是个怎样的国家?

版权说明:以上内容来自网友投稿,若有侵权请联系:jnyks@qq.com 处理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