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美国支持的盟友和小弟普遍比苏联的要忠诚?

发布时间:
2012-07-11 16:37
阅读量:
634

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内部的确更容易产生矛盾和战争,这有着某种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原因。

首先,列宁式政党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“下级服从上级,全party服从核心”,本来就是没有平等可言,在夺取政权后,这种党内关系的组织原则很自然地就被迁移到国家关系中,也就是在阵营内部也要建立起上下级的不平等关系,老大哥,大家长可以任意指挥和干涉小弟的内部事务。然而,这些国家的内部往往又是高度专制的,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希望自己在国民心目中是最有权威的,如果国民们意识到自己的领导人本质上只是某个支部的书记,还有更高一级的权威,就会给国内的反对派以援引外国权威来反对自己的借口。所以这些国家往往要清除和淡化自己曾经受到过大哥援助的事实,将自己夺权的过程尽可能地描述成独立自主完成的,以此来建构统治的合法性。

同时,这些国家也都会发起诸如“本土化”“本地化”运动,将理论的解释权收回到本民族手里。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,大国习惯于通过扶持小国的某一个个体或者某个特定组织来夺权,而两国之间本身是缺乏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的,这就使得大国和小国之间维系关系的纽带几乎系于少数人之手,也就注定了这种国际关系的脆弱。

另一个关键因素是,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在内部实现统一,往往靠的是思想或肉体上的清洗,即使用暴力。胜利者的一方垄断了所有的权力,而失败者则毫无权利可言,从来没有通过契约和法治达成妥协、和解和共识的习惯,也不存在两种不同意见并存的可能性,胜利的一方一定要彻底消灭和清除失败者。这种做法很自然地被拓展到了阵营内部的国际关系之中。

形成对比的一个案例是法国1966年退出北约。作为北约创始国之一的法国,认为在北约内部法国的地位与英美国家不平等。1966年,戴高乐宣布法国需要重建正常的主权环境,要求所有北约军队离开法国。北约总部也从巴黎搬到了比利时布鲁塞尔。而美国对于戴高乐的退群行为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克制和耐心。到1966年,北约内部开启了一系列改革,成立了核计划小组并下放权力,增加了各个成员国的话语权。到2009年,法国重新加入北约,条件是要求法国人在北约军事指挥机构中占有重要位置,保留出兵参加北约军事行动的决定权,保留军事独立性等等,最终决议获得通过。和法国退群相比,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,论及对大国的挑战程度可要小得多,但结局是大不相同的。

版权说明:以上内容来自网友投稿,若有侵权请联系:jnyks@qq.com 处理。
END